您了解莒地的气象文化吗?屋楼崮是古气象观测站

2017/6/11 17:03:13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经典人文

莒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是古老的东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齐文化、鲁文化并称山东三大文化。作为莒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气象文化也熠熠生辉,闪耀在世界气象史的舞台上。

莒地是当时东夷部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太阳和鸟为图腾,表现了对太阳、天气、气候等自然现象的强烈了解欲望和崇拜。早在5000年前,莒地先民长期观察太阳运动规律,掌握了测量回归年的科学方法,至少有三种历官各司其职,从事天象观测,以物候历和天文历互为参考。莒县出土的中国最早的图形文字有两个描述的就是春秋分时和冬、夏二至的气象、天文景观,将中华文明上推了1500年。

莒县博物馆 研究馆员 苏兆庆:莒人创造了文化,其中一项重要的创造就是古代气象文化,屋楼崮西朱家村遗址出的日云山,还有陵阳河出的带日云山的陶文,都是古代祭祀天和古代气象有关的符号。后来演变成“旦”字。莒人为了种地的需要,长期观察太阳出的方向,发现了春分秋分的奥秘,这个说法,有一次我参加一个农业考古一个会,说这个事,大家伙都公认这个事,现在气象学界都认定屋楼崮是古代的气象观测台。

气象文化融入到了莒地历史的各个时期、各个方面,并被莒地图腾崇拜、遗迹、史料、谚语、民俗、大事记所记载。

浮来山上的“天下银杏第一树”,根繁叶茂,郁郁葱葱,生长了近4000年。根据树木的生长规律,树木年轮忠实地刻录着当年雨水多寡,温、湿度等气象气候条件等信息,同时树木年轮也记载了年际、年代际、百年尺度和百年以上气候变化波动规律。由此可见,古老的银杏树不但是莒县的一部气象史,而且还是分析和恢复古莒气候变化独一无二的宝贵资源,它见证了莒县气候变迁和历史沉浮。

莒县城向南不足百公里范围内,有两处气象文化遗址,同处在古莒文化圈内。一处是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另一处是莒县的马鬐山岩画。

莒县博物馆 研究馆员 苏兆庆: 将军崖,岩画上刻着也有太阳,也有天梯,也有银河,上头刻着很复杂,多数都是祭天地的刻画。马鬐山东南角有个帽盔石,帽盔石那个地方在2013年,发现了一些符号,与古代气象有关,特别是有个图,上面有个太阳,太阳表示天,下面有个方,方表示地,天圆地方,中间来一个人。

这些刻画是莒地古代先民长期对日月星辰进行观测所积累的大量天文、地理、生产、生活知识的历史记载,也是夏代早期人类观天测象的遗物。

东莞镇的汉画像石上,多有鸟等动物图案。鸟是古莒人的图腾,知天时。古代把历正的官叫凤鸟氏,把司分的官叫玄鸟氏,玄鸟即候鸟燕子,燕子春分来秋分去,古人据此进行农事活动。

莒地名人辈出,他们的著作中很多有关古代气象资料的记载,为研究气象文化在莒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大量详实的资料。

舜与气象

舜,古莒诸冯人,姓姚,名重华,是中国上古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气象学家研究证实:舜的《南风歌》是世界最早对于季风的文字记载,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科学尤其是大气科学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莒县气象局局长 姚文军:据《史记》《孔子家语》记载,《南风歌》为帝舜所作。其中用26个字,将东亚疾风夏季风的性状和对社会民生的影响概括无遗:夏季风依“时”从“南”吹来,温“熏”多雨,便农业收成丰“阜”,“民”“财”充足,免受饥寒。

姜尚与气象

姜尚,也称“姜太公”、“姜子牙”,莒州东吕乡海曲人。他是有文献可考的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军事气象大家。他创造出三十节气系统,即《太公古法》,为后来秦汉时代二十四节气的定型起到了先导作用,是世界气象史和天文史的奇迹。

大部分专家对姜尚是古莒人是认可的,他在气象上的贡献气象学界也是认可的,中国气象博物馆有姜尚的塑像和专门的介绍,加之24节气在2016年 11月30日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孙膑与气象

孙膑,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在五莲九仙书院,写成了千古不朽的军事巨著《孙膑兵法》。书里不仅记载了如何布兵打仗,也有很多关于气象的论述记载。

莒县气象局局长 姚文军:《孙膑兵法》正确总结了战争的客观规律,他十分重视气候、地理与战争胜负关系研究,并专门设立篇目论述气候、地利与胜败的关系。在第六篇《月战》中,专题论述天时与战争的关系,表示天时,包括天气变化、日月星辰、阴阳四时的变化对战争的影响。

诸葛亮与气象

诸葛亮,古莒琅琊阳都人,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

诸葛亮在打仗前,利用夜观天象及阴阳八卦、奇门遁甲预测天气。在“火烧新野”一战中,诸葛亮预报“来日黄昏必有大风”,助刘备大败曹军。在“草船借箭”战役中,诸葛亮预报天气有三天大雾,仅率几十小卒就“借”得曹操十万支雕翎剑。在赤壁大战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破曹,诸葛亮精确预报东风到来的时间,“借”东南大风,把曹营的战船和岸上的营寨烧个一干二净。

刘勰与气象

莒人刘勰在中国第一部文学评论巨著《文心雕龙》中精彩论述气候与文学关系,是世界论述二者关系第一人。

莒县气象局局长 姚文军: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就气象要素的变化,气候的变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在当时,刘勰就意识到,气候变化、气象要素的变化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和包括对文学的影响,就有了认识,而且就影响的规律来进行文艺评论和创作。

据了解,在古今中外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中,只有刘勰、钟嵘和法国的斯达尔夫人论述气候对文学的影响,而莒人刘勰是论述气候对文学产生重要影响的第一人。

民间信仰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对天、地、祖先信仰而形成的宇宙观、世界观、人学观。在莒地民间信仰和谚语中也能都能找到气象文化现象。

太阳崇拜

莒县出土了中国最早的图形文字,是莒县早期太阳崇拜的证明。现在男孩被嘱咐不准对着太阳小便,生了无名的肿疮对着早上和中午的太阳念咒语等源自古老巫术在当代的遗存。

天老爷信仰

人们通过祭天仪式来对“天老爷”的信仰,来表达风调雨顺、万事顺利的愿望。

莒县博物馆 研究馆员 苏兆庆:特别是莒县人,他对天地人合一,这是很重要的,为什么我们过春节,家家户户要写一个牌位,天地三界全神之位供养着,他这就是年五更祈祷丰收,叫老天爷保佑丰收。特别是莒县人,两个重大祭祀的时候,一个是年除夕发纸码,祭天地,一个是六月六,敬山神,也是祈祷老天,保丰收。

龙信仰

二月二龙抬头,天能降雨乃龙王的功劳,而风调雨顺、囤满仓流则是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人们在这一天祈求龙王降甘霖以获得好收成。

燕子崇拜

燕子是一种候鸟,能为农业生产提供帮助,在人们的心目中,燕子是能带来运气的益鸟,谁家燕子做窝,意味着这家人的良善与友好。

莒地流传的谚语中,有不少是关于气象方面的内容。风雨预报方面谚语:西北黄澄澄,必定刮大风;东风刮三天,不雨也阴天。天象方面的谚语:早照不出门,晚照晒死人。物象气候方面的谚语:燕子低飞,蛇过道,不久大雨就来到。长期预报经验的谚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等等。这些气象文化现象是劳动人民长期同大自然作斗争而积累下的宝贵文化财富。

气象文化是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县正在进行古城开发,如何巧妙的把莒地气象文化融入到古城建设中,将会成为莒国古城的一大亮点,大有文章可做。

相关图片

  • 看,莒县建设怎样一个古城_莒县古城改造

    莒国故城因历史悠久、设计独特、城池坚固、规模宏大标榜史册,是我们每一位莒县人的骄傲和自豪。遗憾的是,经过近3000年的岁月洗礼和历朝历代的战争动荡,大多遗址被毁坏或者深埋地下。为此,莒县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抓住棚户区改造千载难逢的机遇,顺应民意,决心重建莒国…

    2017/2/6 18:37:41
  • 范曾著《锦文掇英》山东展览馆落户莒县_莒县文化

    6月16日上午,夏日的莒县艳阳高照,晴空万里!范曾著《锦文掇英》山东展览馆开馆仪式在莒县国美酒业集团举行。展览馆内的147幅作品,以敬民篇、为政篇、立德篇、修身篇、笃行篇、劝学篇、任贤篇、天下篇、廉政篇、信念篇、创新篇、法治篇、辩证篇13个篇章依次排列,国学大师范曾先生…

    2016/6/25 16:18:26
  • 山东日照莒县 横山抗日记忆_莒县抗日

    1938年2月21日拂晓,日军田野联队乘40余辆汽车杀奔莒城。因当时敌军火力强大,守城的第五战区第二路游击中将司令刘震东等国民党将领战死沙场,从此莒城饱受日军蹂躏。据当地一些年长的居民及文献资料证实,日军占领莒县后常无故杀害百姓,强制村民参加高强度的体力劳动。1944年…

    2015/12/24 11:04:17
  • 莒县中医医院宣传片

    莒县中医医院于1984年12月建成开诊,经过30年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基础设施齐全,医疗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中医特色突出的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山东省重点建设中医医院、山东省示范中医医院。是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药大学、曲阜中医药学校…

    2015/12/4 21:59:52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