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老百姓的生活中,石碾子、石磨是咱农村把高粱、谷子、稻子等谷物脱壳或者把米面碾碎的石制实用工具,以前这种工具在农村很常见,但现在因为时代的快速发展已经很少用它了。桑园镇手工艺人陈为明经过巧妙构思,把过去这种大型的实用工具做成了手掌大小的“迷你“石磨石碾工艺品,得到了人们的喜爱。
一块普通的石头,经过25道工序两个多小时,一个完整的石磨工艺品终于完工了。
桑园镇大岔河村手工艺人 陈为明:我把它做成一个圆盘,在经过车床加工,打磨,钻孔,再榫这个铆
陈为明是桑园镇大岔河村的一名村民,1995年,20出头的他来到外地打工,一次偶然的发现,让他眼前一亮。
桑园镇大岔河村手工艺人 陈为明:下班出去逛超市的时候,看着很多工艺品,很受市民欢迎。
商场里人来人往,有买有卖,这在别人看来是再正常不过商业交往,但细心的陈为明却从中嗅到了一丝商机,因为父辈有加工石磨的传统技艺,陈为明很快找到了契合点。
桑园镇大岔河村手工艺人 陈为明:后来我寻思了很长时间,我就回家,我就寻思着咱家里的石磨,石碾把它缩小,加工成一种工艺品。打定主意、说干就干,在外打工十多年后,陈为明回到家乡,尝试着把农村传统的石磨、石碾做成巴掌一样大小的工艺品。
桑园镇大岔河村手工艺人 陈为明:这个石碾由三部分组成,底座,圆盘,碾陀,这个石头是咱桑园当地的石头红砂岩,还有绿砂岩,这三部分组成一个桑园老家的石碾。
虽然是一种工艺品,但它和真实的石磨一样,磨盘、碾陀一样也不少,就像浓缩了的石磨、石碾。产品算是做成了,但是大家喜不喜欢,他心里也没有底。
桑园镇大岔河村手工艺人 陈为明:有时候一些过来买的,一看这东西,说这是老家的物件。
老少爷们的认可,也坚定了陈为明的信心,他听取大伙改善产品建议,增添了设备,重新设计了产品的尺寸和加工过程,尽可能让这种工艺品更加“袖珍”、迷人,更让人喜欢。
桑园镇大岔河村手工艺人 陈为明:后来发现很好,很是老百姓的欢迎,说这东西是好东西,很好看。
在陈为明的车间院子里,有一台加工金属的车床,这手工做石头难道也用到的这样的大家伙。随着机械的快速转动,一块石头磨盘还真就做成了。
桑园镇大岔河村手工艺人 陈为明:一般这个车床是车铁的,我这个车石头也比较难车,一卡的时候它就碎,但是我用了特殊的刀头之后加工出来比较光滑。
原来,陈为明在外打工时做过机械加工,干活用的是车削铁器的机床,现在,为了提高效率,爱动脑筋的他硬是把加工金属的车床做起了加工石头活。
桑园镇大岔河村手工艺人 陈为明:刚开始的时候干了很多废品,上去一卡就碎,成了废品,刀头我使车铁的也不行,我又换了金刚石的,也不是很理想,后来我又经过长期的摸索,又有了一种刀头,发现车出来和手工差不多,在经过手工打磨,看着也很好。
几年下来,陈为明渐渐有了名气,他的石磨石碾今年也被列入莒县非遗文化产品。
桑园镇文体站站长 解配珍:桑园镇非遗文化主要有布老虎,石磨,石碾,斗笠,编织,剪纸等,特别是咱这个小石磨和小石碾,主要是利用桑园的原材料,包括红砂岩,绿砂岩,它做成一种工艺品,比较受市场欢迎,党委政府也决定在下一步,包括政策资金,车间扶持,看看能不能做成一种大的产业把非遗文化做成一个实实在在的市场。现如今,陈为明打算进一步完善工艺质量,提高产品档次,把石磨石碾这种工艺品推向更大的市场。
桑园镇大岔河村手工艺人 陈为明:打上包装之后,把这个产品推出去,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