鏊子,生活用具,主要是烙饼、烙馍、摊煎饼等。从远古时期的石鏊,到现在的电磁鏊,已经有数千年的使用历史手推车(在莒县农村也俗称“拥车子”),顾名思义就是“拥”着才能走。农村孩子都有过坐手推车的经历,一边碌碡(liuzhou),一种打麦、打场的农业用具。碌碡在大部分北…
据了解,在清明节前后,村民们通过“转秋千”的方式,寓意转出一年的好运气、好收成,转出一年的光景。“转秋千”在当地方言中为“转悠千”,所以当地百姓就取“转悠(有)千(钱)”的谐音,寓意越转越有钱。
《莒县志(1997-2010)》编纂工作始于2008年3月,该志编纂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依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力求思想性与科学性…
他叫莫正民,1913年1月21日,出生在山东省莒县汪湖乡(今属五莲县)莫家崖头村一个贫穷困难农民家庭。幼年读过私塾。1928年进入北洋军五十二军充上士军需,1930年到山东莒县保安大队任手枪队班长。1937年“七七”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五战区第二游击队第一支队司令、莒县自卫团…
山东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关中的秦人,称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有时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至唐代和北宋时代,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被称作山东,到了唐代末年,有人用山东专指齐鲁之地。到了金代,设置了山东东、西二路,山东才真正成为政区名…
莒县自然资源丰富,现已发现和探明的矿产有36种,最重要的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是重要的农业大县,生活在这座小城里很是自豪。那么莒县到底是怎么来的?你想知道嘛?莒县是哪里来的?早在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东夷民族的莒部落先民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并创造出光辉灿烂的莒…
过去有一个小年幼的,床上贴着一张大闺女画子。没到晚上,这画子上的大闺女就变成一个真人下来和年幼的耍,到了天明又上了画子。这一黑夜,闺女和小年幼的说:“我得走了,往后你实在是想我,你就一个劲的往南走,走老远老远就能见到我,” 这小年幼的一听说画子上的闺女要走,…
山东莒县、郯城地震 发生于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 (1668年7月25日)。这次地震是中国历史上地震中最大的地震,震级估计为8.5级,死亡人口约5万1668年7月25日(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 中国山东省南部的沂河、沭河流域发生一次巨大地震。此震是中国东部人口稠密地区影响最广和损失…
小埠子 《张氏族谱》载:原籍济南干石桥,明永乐九年,来莒,清雍正八的发洪水,分居小埠子。村处小岭之上,土色红,原名红土埠,后改称小埠子。 小庄子 据传,清乾隆年间大官庄董得胜在此开设油坊,同治年间下麻峪子王氏来此建村,取名小油坊。
清明节当天每家每户都会在大门两侧、屋檐里插柳枝,听大人说这是为了辟邪。清明的前一天,小时候的我们,跑到村里的柳树旁,噌噌爬到柳树杈上,柳枝不一会儿就能折一大捧。第二天清晨,就会把柳枝插在家中的大门两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