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大姜种植历史悠久,县志记载“莒地产芋”的说法,说明莒县适宜种植生姜、薯蓣类的作物。历史据史料记载自清乾隆年间开始,迄今有380多年的历史,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家有粮食一大仓,不如莒县一筐姜”的说法,充分说明了莒县大姜的金贵。莒县大姜主要分布在峤山、桑园、龙山、店子集、洛河、寨里河、棋山等山丘乡镇,常年种植面积5万亩,总产15万吨。莒县大姜色金黄,皮薄块大,肉皮鲜嫩,粗纤维较少,辛辣适中,姜味浓郁,深受国内外客户的青睐。莒县大姜特定的品质主要是由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和传统的有机种植习惯以及储存方式所形成的。莒县大姜主要以峤山镇为生产收储和加工流通集散地,带动全县大姜种植的生产,并辐射到周边日照、莒南、沂南、沂水、五连等周边县市。2010年出口量达到5万吨 ,年出口额超过3000万美元。经调查莒县保鲜出口大姜数量占山东出口量的20%。 主产区峤山镇的地理标志产品“莒县大姜”,于2010年顺利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的注册,成为日照市继“日照绿茶”之后获得的第二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莒县大姜远销到欧洲、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非洲等地,大姜产业的发展成为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重要渠道。因此实施出口生姜优质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对进一步提升莒县生姜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莒县大姜主产区峤山镇,常年种植面积1.5万亩左右,1995年在峤山成立了第一个大姜加工企业——朱家庄大姜加工厂,截止目前,先后有120家大姜加工企业在峤山落户,其中有自营进出口的企业12处,境外独资企业3家。莒县华腾有机生姜有限公司在美国、日照兴达食品有限公司在新加坡和荷兰设立了分公司。为了把大姜种植加工这一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峤山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建立了占地近1000亩的大姜加工出品示范园区。
近年来,莒县大姜产业不断发展,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但也必须看到,大姜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有:土地潜力得不到充分挖掘。还有部分大姜种植分散在农户,不能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生产。农业生产由于没有进行综合开发,缺乏深层次改造和治理,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较快,制约着大姜的产量;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低,制约了大姜的种植规模和产量的进一步扩大和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市场经济意识不强,与发达地区相比农业生产总体水平不高;新科技、新材料推广应用的力度不大,名特优新产业发展难以形成规模,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