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岁月,凭着记忆,慢慢找寻到最初的味道……
——题记 作者:蓝天
春到莒城
即将成为历史的街衢街衢和建筑
“大礼堂”以他的辉煌历史得以保留
作为土生土长的莒县人,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地想留住一些有关莒城的记忆。今天,莒城上下旧城改造正如火如荼,莒城人正以饱满的热情和少有的速度,热火朝天地忙着拆迁,想着莒城在几年之后,将以新的古城风貌出现在世人面前,心里就按捺不住地激动起来。站在刚刚拆迁完毕的村庄空地上,看着老屋小巷都随浮起的尘埃走进了记忆,我的思绪也回到了久远的过去。
已拆迁完毕的村庄空地
热火朝天的城区拆迁场面
小时候的莒城很多地方,如今只有名字存在于老莒城人的记忆里。老槐树底、果街顶、东门里、老吊桥、金龙河这些老名字时常还会出现在人们的茶余饭后。红星照相馆、东方红旅社、老百货公司、老广播站、大众饭店、桥头饭店、向群饭店也不时地在我的记忆里浮现。今天就让我先从“老槐树底”说起吧。
浮来路,老槐树曾经生长的地方。 细碎的阳光透过法桐婆娑的枝叶缝隙撒到地面,感觉记忆已被时光落下太远。
老槐树底
老槐树底,对于我来说,小时候它是一个名字,长大后它变成了一段历史,一段让莒城人怀想千年的历史。如今的老槐树底,名字仍在,但老槐树却早已消失在历史的烟云里。
过去,经常听人们说起老槐树底的名字,所以对老槐树底怀有特殊的亲切感,一直向往。总希望自己能一睹老槐树枝繁叶茂的矍铄英姿,但内心里知道这已是不可能。因为没有见过,所以对老槐树的念想更是强烈,更是肆意。每当路过老槐树底的时候,我总会仰望天空,俯视脚下,看着老槐树曾经生长的地方,脑海中就会天马行空地想象老槐树的模样:遒劲古朴,绿意盎然,应是他的气质,高大粗壮,遮天蔽日,该是他的相貌。人们可以在老槐树底下吹拉弹唱,避暑乘凉,或是下棋打牌,闲话家常。从儿时到现在,老槐树底一直都是莒城人耳熟能详的地方,他就像自己家里的老人一样,总让人时时惦记,刻刻挂念,是心里始终放不下的牵挂。老槐树底,成为我怀想的地方,神往的故地,浓得化不开的情结。而那颗老槐树更是莒城人心中珍藏的一道独特风景。
老槐树,虽未目睹,心却铭记。
老槐树的真正模样,到了后来我才有幸通过《重修莒志》里模糊的照片领略了他的庐山真面目。
西汉城阳王刘章手植槐
听父亲说,老槐树就在现在大果街十字路口东面路北的地方,长在紧靠路边的一座古庙的墙根下。很早树干就已干枯,后来从根部又生新树,但人们仍然叫它老槐树。至于槐树以及所在古庙的其他信息就不得而知了。于是我希望能从古代典籍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以领略老槐树的悠久历史文化。通过查阅,在众多的史书中,知道了他的一段历经千年的历史。惊喜的发现,老槐树确实承载着太多的莒城历史文化。
老槐树是一棵汉代古槐。相传,西汉时,汉高祖刘邦薨逝之后,大权都落在了吕后手中,吕后大量任用吕姓家人,还把侄女嫁给朱虚侯刘章,但是刘章妻子深明大义,要刘章不要丢掉刘姓江山。刘章于是一步步联系刘姓族人,打压吕氏。后来进一步大开杀戒,连把持大权的吕产、吕录也杀掉了,稳固了刘姓政权。因诛吕有功,刘章被文帝封为城阳王。(据东汉应劭《存城阳景王祠教》一文:刘章因诛灭吕氏有功,被封为城阳王,建都于莒)不幸的是妻子不久就因病去世,刘章伤心不已。在即将赴莒做城阳王之时,刘章临行前到妻子吕氏的坟前告别,看到坟头上长出了一颗小槐树,就特意把这颗小槐树连坟上的泥土一起带到城阳,栽到城阳王宫的花园里,寄托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美丽的传说感动了一代代后人,也给莒城带来一段流传千古的历史佳话。
元代于钦《齐乘·古迹》里记载:“城阳景王庙(在)莒州城内……庙久废。”下文又云:“州署内有古槐,半体如枯槎,而根叶繁茂,相传是章手植。”说明元代在景王古庙残迹旁就已有了老槐树,是刘章手植,位置也确实在现在的大果街以东,古时的城阳景王庙附近。
后来由于拓宽道路,景王祠的围墙被拆除,老槐树的位置就处在了路的中央,人们用砖块垒砌半米多高的围挡保护老槐树,树两边行人可以自由通行。
上世纪七十年代,县城进一步拓宽道路时,屹立千载的老槐树没能保留下来,由于妨碍交通被毁,让人痛惜。二百年的城阳王、两千年的老槐树,今已荡然无存,但是老槐树底的名字还依旧留存在人们的记忆里,让人不时回想起莒城那一段段有关于老槐树的历史和佳话。
老槐树底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名字,更是莒城悠久历史的见证。
今天,人们在向阳路和浮来路交叉路口又栽植一棵健硕粗壮的槐树,表达对老槐树底的怀想。
老槐树曾经生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