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以来,莒县从贫困人口实际出发,科学把脉致贫原因,充分利用上级政策和资金扶持,打造以“就业扶贫车间”为载体的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脱贫模式,成功实现贫困人口有效脱贫,缓解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难题,发展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营造了就业脱贫的良好社会氛围。目前,“就业扶贫车间”已在全县范围生根开花,截至目前,累计打造扶贫车间51处,安置贫困人员204人,创造就业岗位1723个。主要做法是:
应用“三种模式”破解“车间怎么建”
一是厂房式“扶贫车间”。充分利用乡镇、村集体的老厂房、学校旧址等闲置土地、房屋,积极组织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乡镇、村创办分厂或加工车间,引导周边村贫困人口从事农产品初加工、来料加工制造等业务。如莒县威德曼家纺用品厂利用村集体流转土地建设扶贫车间,贫困群众就近就业,每人每月平均收入1500元左右,扶贫效果显著。
二是居家式“扶贫车间”。在闲置的农家庭院、民居民宅设置分散加工式的居家式“扶贫车间”,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如山东联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印刷品印刷、文具、办公文体的生产加工销售,为了给更多的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企业把一些简单的制作工序分散到村户,把“家”变成“扶贫车间”,带动45户贫困户实现就业,人均月工资1500元。
三是合作社式“扶贫车间”。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扶贫资金等入股,除年终领取保底金和分红外,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到合作社务工,领取工资。如阎庄镇绿天使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流转土地240亩,建设高标准蔬菜种植大棚60个,该镇贫困户210户343人全部受益,其中已脱贫建档立卡户每年分红300元,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39户51人每年分红700元。
发挥“三大作用”解决“项目哪里找”
一是发挥当地优势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坚持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化运作,引导和扶持当地经济效益好、示范性强的企业,吸纳贫困户就近就业。如莒县中和服饰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出口服装加工,公司资产达100万元,安置残疾贫困人口12人,人均月收入1600元,实现就业脱贫。
二是发挥驻村“第一书记”的牵线搭桥作用。充分利用抓党建促脱贫的契机,发挥驻村“第一书记”上下协调、外引内联的作用,积极寻求“扶贫车间”的项目支撑。县人社局派驻碁山镇长宁村“第一书记”刘宝石结合村情多方调研,建设了两处扶贫车间总计700㎡,服装加工车间400㎡,红薯加工车间300㎡,提供就业岗位60个,扶贫车间每人月工资1600元。
三是发挥舆论宣传的吸引作用。利用广播电视新闻、发放就业扶贫明白纸、召开就业扶贫培训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就业扶贫优惠政策,积极促进企业参与“就业扶贫车间”项目,为企业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阎庄镇通过大力宣传就业精准扶贫扶持政策,吸引了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参与“扶贫车间”建设,联合打造“创业孵化基地+扶贫车间”模式,实现了“就业扶贫车间”与电商经营的结合,已为7名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
加大“三个力度”明确“政府如何扶”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莒县制定出台专门文件,对设立“就业扶贫车间”的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并签订劳动合同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每月补贴合计1677.5元,其中,社保补贴727.5元,岗位补贴950元。同时,设立3000万元创业扶贫担保资金,对设立“就业扶贫车间”的企业按规定享受创业扶贫担保贷款政策和贴息,并按招用符合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条件的人数,给予最高额度不超过300万元的创业扶贫担保贷款。
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就业扶贫车间”与农村贫困人口签订承揽合同,并在12个月内给付达到当年省定贫困线标准(2017年省定贫困线标准3509元)以上报酬的,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扶贫车间”一次性奖补,主要用于车间的设立和管理运行。县人社局对具有首创示范效应的阎庄镇打造的“莒县中和服饰有限公司”、“阎庄镇创业孵化基地”的,峤山镇打造的“峤山大石头果蔬专业合作社”等扶贫车间分别给予了一次性奖补资金,共计1.8万元。
三是加大培训扶持力度。莒县面向贫困人口推行“短平快”职业技能培训,围绕“就业扶贫车间”的技能培训需求,对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培训意愿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免费培训,统筹组织各类培训资源,开展“订单式”培训,组织开展“技能培训田间课堂”、“培训大篷车下乡”等“短平快”式的职业技能培训,从而提升农村贫困人口的致富技能。截至目前,莒县设立10家定点培训机构,技能培训5228人,拨付培训补贴533.7万元,创业培训899人,拨付培训补贴115.24万元。其中,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100人,拨付培训补贴4.7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