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楼崮,又名石牟山、石楼山、屋楼山,位于莒城东8公里,海拔473米,面积3平方公里。远望若楼若屋,故有屋楼崮之称。山下的“重修福慧庵”碑记云:“屋楼崮峰峦叠翠,浮图插空,如楼阁状。厥维震方属春,春气南动,山光秀丽,若先漏其景,也曰屋漏,为其能漏泄春景也。”
屋楼崮由三峰组成:南大崮、中二崮、北三崮。其北麓陡险,峭壁如削,或谓康熙七年大地震时所形成。西南麓有壁峰挺立,高10余米,峰壁底端岩隙中涌水若泉,清而甘冽,终年溢而不涸,浅而不冰,下注为潭,俗称“神泉”。山阴多有“沃壤土”,褐色,轻如灰,是多年积叶枯草沤腐而成,为盆植花木的优质土壤。
屋楼崮山不高而突兀,远观似楼塔耸立,平地挺拔。山上景观颇多,引人入胜。主要景观有:屋楼山寺、藏经洞、神砌石、日晷台、醒狮吼日、一线天、鞭药石、笑佛崖、舍身崖、瓦耳朵崖、王防洞、卧龟茔、龙王庙、瞻莒台、神泉、王灵官庙、月老亭、三磴崖、隐龙崖等。更有 “三仙女争座”、“神集的来历”等民间故事传说,使该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令人神往。
“屋楼春晓”不只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古人观测天象,确定季节,安排农事的依据。屋楼崮,是《史记•封禅书》称之为“四时主”或“日月之所出”的琅琊诸山之一,是莒地先民“山头纪历”的测日点。山之周围,近年来发现大量古部落遗址。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遗存中刻有“日云山”图象的大口尊与史书记载相互印证。屋楼崮附近的大朱家村等地出土过大量古陶及酿酒器皿。志乘野史所见,明高僧通沏禅师曾至屋楼山寺理佛讲法,明初文人赵麟曾为神集作记,清初诗坛巨匠王渔洋曾为屋楼山寺撰联,清诗人陈重器在此留有千古绝唱……明、清、民国以来,邑内外诗人为屋楼留诗首以百计。
“屋楼崮山会”是一个以屋楼崮命名的流传了六百余年的民间传统节日,佛教叫“浴佛节”,当地人称“神集”。屋楼崮山会上各种民俗小吃、民间工艺品、儿童游乐品、小商品、古玩、奇石、盆景、书画、花卉、根雕等物品丰富,价廉物美,琳琅满目。
最具纪念意义的纪念品黑陶工匠烧制的很小的陶碌柱、燎壶、小陶罐、陶铃铛等,凡是来赶庙会的人们大多都要买回一些,回家给孩子玩。主要是因为这个地方有源远流长的烧制陶器的古文化。1979年在屋楼崮山下的大朱家村就发掘出了大量的灰陶、黑陶等陶器,距今有五千年的历史,这些玩具的烧制都是来自当地村民的传统烧陶工艺,可是由于每年就这么一次销售的机会,很多工艺已经失传,到现在只有很少的几位工匠会烧制。
各类民间艺术团、表演队等也不约而同的相聚屋楼崮、给这传统的节会增添了浓浓的文化气息,戏台前挤满了男女老少,掌声、欢呼声回荡在屋楼崮山间;祭祀在庙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莒县及周边的佛协居士自发组织祈福祭祀活动,从神集村大院出发念经到庙堂祈福,祈求风调雨顺、人寿粮丰、国泰民安。
蓬莱阁的海市蜃楼,大沙漠的晴空幻影,是人人尽知的奇观。然而,莒城以东的,神集。很多人只知是一村名,却不知早在六百年前在这里也曾出现过奇观。只不过奇观出现得次数太少了。
明洪武元年,赵麟奉朝命挂御史官衔出任莒州知州,来到莒城,见城郊处处皆是战乱创伤,想来山乡民生定是贫困不堪。四月初八,在屋楼崮山坡私访六村,将民间疾苦——记录下来。
赵麟为了弄个明白,决定赶个神集。他骑上小毛驴,书童紧赶,直奔屋楼崮而去。
屋楼崮越来越近,那夜市的实况越看越清楚:“挑担的、挎篮的,赶毛驴的……。在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多是破衣烂衫的乡民,间或有穿红着绿的村姑。再近山坡,集头的汤锅、食案等都清晰可辩。按理说,在这相隔不到三十丈远的山坡上,既然能看清一切,为啥却听不见集上的喧嚷声?他贪看集景,没料到那小毛驴忽失前蹄,险些把他摔下山沟。他把驴拉起,又向东张望,只见从东南方向跑来三匹烈马,马上各骑着锦衣纨裤的豪华公子。后边跟着一群持棍弄棒的随从,拚命地追赶一位红衣村姑。那横冲直撞的烈马,眼看碰倒了三四个行人,而骑马人毫不理睬,继续逛追。刹那间,三个暴徒把村姑团团围住,四五个恶奴蜂拥而上,七手八脚将那女子按在地上。赵麟眼见此情,不由火冒三丈,连喊“住手!还有大明的王法吗?”当赵麟下得驴来,眼前的几丛树木挡住了他的视线。他急忙穿过树丛,来到出事地点,只见月亮清清楚楚地照在山坡上,静静的塔影,躺在月光下,除外什么也看不见了。这时,赵麟才如梦醒来,明白了店主人的说法。
赵麟回衙后,想到莒州百姓生活困苦,市场萧条,就和地方绅董商议,在四月初八前后三天,开办夜间庙会,定名“神集”。
洪武四年,赵麟奉旨回京。他在空闲时间,念及莒州“神集”一事,遂写信询问当时继任的马知州,问及“神集”是否继续举办。 马知州接信后,随复信给赵麟。信中说:您离莒回京,莒地父老无不顾念您的恩德。神集一事,近几年来,都是我亲手督办。自去年三月,“神集”以西,新建一村,命名“神集”。
今年四月初七,“神集”夜会开始,我效仿大人之行,乔装赶会,借访民情。这晚,惠风和畅,百花飘香,星斗满天,灯火辉煌。登临山巅,可见商贸云集,摊贩林立。赶会的人群中,个个手提彩灯,胜过元宵灯会。沿货摊浏览,每见货摊前,花灯一盏,清水一盆。花灯照明,清水何用?只见货主所收银钱,掷入水中,我甚感奇怪,暗问乡民。据说,去年有不少商贸赶夜会回家数钱时发现钱褂中纸灰不少,而银钱短缺,始知纸灰定是冥钱。放置清水盛钱,当即可辨阴阳真假。以此可知,夜会“神集”,人鬼混杂。证明大人所见,非是虚幻。
今神集村仍在,四月八庙会,已由夜间转为白天。年年如此,每年逢集时总是人山人海。